当前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感冒了硬扛着不吃药到底好不好?这篇终于说清楚了
时间:2023-12-24 23:04 点击次数:91

  头昏、浑身酸痛、嗓子疼、打喷嚏、鼻塞、流鼻涕、流眼泪……吃什么药能让感冒快点好啊!

  但是,总有人说感冒不用吃药,理由包括“是药三分毒”“感冒这种小病,不吃药一周好,吃药七天好”“不吃药扛过去,能增加免疫力”……

  很多持“没必要吃药”观点的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抗感冒药其实“不治感冒”。

  这句话确实没毛病。因为感冒是属于自限性疾病,通俗说就是,一般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自己就能好。

  普通感冒,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个人身体素质好,能保证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1周左右就能恢复健康,确实可以不吃药[1]。

  比如最常见的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头疼等感冒的症状,不仅仅是难受这么简单,还可能影响睡眠,影响工作学习。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感冒也可能暗藏危险。比如老年人(>65岁)、免疫低下人群、重要器官具有基础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哮喘和慢性结构性肺病)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来说,感冒也可能导致继发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或者加重慢性基础疾病的病情[1]。

  所以说,如果感冒实在难受,真的没必要“硬扛”,该吃药还得吃。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目前市面上的治感冒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单一成分的单方制剂,和多种有效成分的复方制剂。其中,复方制剂占了绝大多数。

  如果感冒发高烧了,需要用退烧药的话,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种药物进行退烧治疗。同时联用的感冒药中,最好避免再含有这两种成分。

  如果流鼻涕、鼻塞、头痛、伴轻微发热,可以挑选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抗感冒药物。

  要提醒你的是,有些治感冒的药,吃了之后可能会让人犯困、嗜睡。如果你需要开车,或者操作精密仪器,就需要慎用,吃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很多人习惯了在感冒时吃“消炎药”,这些药物主要是阿莫西林、头孢这样的抗菌药物(也叫抗生素)。

  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抗菌药物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还可能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出现耐药性之后,可能对一种或者几种抗菌药物的作用产生抵抗,使原本有效的药物失去疗效。

  如果感冒实在难受,吃了治感冒药也感觉没有好转,建议去医院就诊。确实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物的,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随便吃。

  有的人想让感冒快点好,或者觉得自己鼻塞、打喷嚏、头疼、咳嗽等症状都有,就擅自吃多种药,甚至自行加大吃药的剂量。

  因为市面上很多“治感冒”的药,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理作用大同小异,所以复方感冒药只选其中一种即可。就算是一些中成药也不例外。

  以复方感冒灵颗粒为例,除了含多种中药成分外,还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咖啡因3种西药成分。

  如果几种复方药物混着吃,可能会增加其中某些成分的剂量,导致重复用药或是超量用药。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急性的肝、肾损伤,真的有可能危及生命。

  即使是单一成分的治感冒药,也不建议自行混合,最好还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儿童: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用复方制剂,因为安全性尚未确定;2~4岁的儿童需要严格遵医嘱使用[3,4]。用药尽量选用糖浆剂或是混悬剂。

  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要慎用治感冒药。因为治感冒药一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或是通过乳汁影响幼儿发育。

  如果你属于上面这几种人之一,又因为感冒实在难受,可以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来缓解(普通人也可以参考):

  咳嗽:多喝水,含服一些蜂蜜(注意,不是蜂蜜水,是纯蜂蜜),每次半勺左右就好(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服用)。

  鼻塞:用生理海盐水洗鼻,或者吸入一些热的蒸汽(干净的脸盆或者杯子中倒热水熏蒸就好)[1] 。

  最后我想说,人非圣贤,孰能不感冒。不论感冒了是不是需要用药,多喝热水,充足睡眠,才能让感冒好得更快。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感染学组. 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 [J] . 国际呼吸杂志3-011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19(022):1-7.

  [4]陆权,安淑华,艾涛,鲍一笑,陈德晖,陈慧中,陈强,陈星,陈志敏,成焕吉,崔振泽,邓力,董晓艳,房定珠,符州,洪建国,李昌祟,李增清,刘传合,刘恩梅,刘瀚旻,农光民,陆权,陆敏,鲁继荣,毛萌,申昆玲,尚云晓,王立波,王垒,万莉雅,闫晓莉,殷勇,赵德育,赵顺英,张剑白,郑跃杰,邹映雪,周忠蜀.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09):680-686.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