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以新“手势”招引“小巨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观察(三)
时间:2023-07-18 03:30 点击次数:162

  外资企业是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外资大项目、大企业视作“巨无霸”,那么,那些投资规模不大,却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企业,则堪称细分赛道上的“隐形冠军”,或许可被称作“小巨人”。如何招引、培育这些“小巨人”,让它们茁壮成长?记者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园区、商务楼宇、CBD给出新空间、新载体,更给出了新“手势”。

  上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历经20多年搜集全球超过2000家“隐形冠军”公司数据后发现,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也就是“隐形冠军”。

  日本企业TBM株式会社,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新材料“LIMEX”。和塑料对比,这种新型材料具有原材料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和普通纸对比,也更加轻便、持久耐用。2021年,公司在日本独角兽企业中排名前四。

  就在去年,这位“小巨人”被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发现。漕河泾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黄静介绍,很多类似TBM株式会社的“小巨人”,有意愿来华投资,但不熟悉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为此,漕开发专门建立一套包括“跨境加速营”在内的海外科创服务体系,承接它们落地。

  目前,漕河泾已成功举办中意跨境加速营、中日全球加速营、中泰加速营等项目,依托开发区空间载体、产业资源、金融投资等形成合力,助力“小巨人”壮大。其中,中日全球加速营已帮助包括TBM株式会社在内的30多家日本企业规划中国市场路径,对接本土资源。

  目前,上海正在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漕河泾、张江、杨浦、慧谷、上大科技园等孵化基地在内的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已然形成规模优势,帮助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等领域的好项目,在上海找到“好人家”。

  漕河泾总公司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总监蔡健说:“做园区不是当‘房东’那么简单,而是要站在园区发展的角度深耕产业。‘隐形冠军’对同行和上下游企业有示范效应,企业带来的产业价值远高于公司自身价值,这正是我们看中的。”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统计,自1992年起,FDI(外国直接投资)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其中,流入上海的规模和速度尤为亮眼。全球FDI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得益于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但是,要在新形势下引入更多“隐形冠军”,需要更懂得企业的需求。

  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董事丁婷介绍,传统思维中,租金是外企最关心的显性商务成本。然而,在租赁价格越来越市场化、优惠政策越来越透明化的当下,那些更隐性的商务成本权重在加大。

  首先是人才。近年来,以创意艺术和AI闻名的徐汇滨江,成为继嘉定安亭、浦东金桥之后的又一个车企集聚区,让人倍感意外,来自人才专业背景和个性化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造车新势力招募员工,不再局限于传统汽车专业,而是转向计算机、设计、AI等领域。今年,由沃尔沃和吉利合资的电动车企极星正式进驻徐汇滨江,他们看中的,就是周边林立的艺术馆,与自身的设计美学和环保理念相吻合。

  在同一个CBD里,这么多的办公楼,又如何确定是选A楼还是B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员工福祉等因素如今成为外资日益青睐的隐性权重。一位招商从业者告诉记者,这样的需求往往十分细致。比如,要看大楼是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来开发(TOD模式)——对于一名员工来说,这可能只是多花10分钟通勤的差别,但扩大到1000名员工,差异是巨大的。

  再比如,大楼是否有绿色认证,是否是低能耗建筑,在台风火灾发生时会不会断电,有没有应急措施……这些隐性权重,看似与企业经营不直接相关,从长远来看却涉及大量综合性商务成本。

  与徐汇滨江隔江而望的前滩,从开发到运营,始终围绕高品质商务楼宇和高档生活配套“双高”开展。一批国际级绿色楼宇,既吸引了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领域的一些外资总部机构把“窝”从其他地方挪过来,也吸引了一些虽初创不久,但背后有大资金,同时掌门人有着跨国生命科学和医疗器械领域背景的公司。如,精通血管介入的康蒂思医疗器械,聚焦重症监护诊断治疗产品的Teleflex,擅长特种化学制品的Tronox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上海办公楼市场交易日益活跃,不过受客观因素影响,外资投资业务尚未充分释放。仲量联行上海商业地产部项目代理服务总监江苏表示,这倒逼招商主体“格局”要变大,甚至企业组织架构都要相应变化。

  例如,一家美资化妆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只有办公需求,到后来有了厂房需求,再后来还有了拓展区域的需求,为此,他们把跨业务跨区域部门融合成一个团队,进行针对性服务。

  上海,以商而兴。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是连接国内外经济、全球产业链、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更是上海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点。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通往世界的登机口”,是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又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赋予了“国际贸易新平台”的全新定位。如今,它不仅吸引了一批外资贸易型总部企业,同时也是外资贸易型中小企业来华开疆拓土的“桥头堡”。

  这一切,离不开商务区的积极探索,把进博会为促进全球贸易而制定的互利互惠政策,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比如,地处商务区核心区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因进博会而诞生了保税物流中心B型(虹桥B保),它把进博会的“展转保”创新政策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企业可以利用保税展示交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快商品流转速度,进一步畅通供应链。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介绍,自第三届进博会开始,他们通过“展转保”方式,将100多家参展商的展品转入驻虹桥品汇延展,并享受到可通过跨境的方式销售。“到第四届进博会,JETRO率日企参展数扩大到近300家。”

  自成立以来,截至目前,虹桥品汇平台上注册外企(含港澳台和中外合资)134家,2022年度比2021年度增长51%。今年1至4月,虹桥B保一线%。

  作为“国际贸易新平台”,高质量的跨境金融服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月,商务区管委会发布《关于支持虹桥商务区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迄今为止,已累计推荐181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

  全球动态测量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瑞士奇石乐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奇石乐精密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自由贸易账户用于支付境外采购款,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今后还将继续尝试更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金融创新业务。

  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规则重塑中,国际经贸规则正在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后规则”转变,制度型开放正成为各国各方参与全球化、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就在今年4月,为进一步巩固外贸外资回稳向好势头,积极应对外部复杂形势下面临的多种挑战,继续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两个文件出台。文件聚焦贯彻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开放平台作用,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和深层次改革。

  “紧扣国际化,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使命担当。”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鲍炳章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标国际多边已生效或正在研究的经贸协定,全面推进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强化贸易功能内涵拓展,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积极争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先行先试。

  共赴专属于“夏之魅”的浪漫 2023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夏之魅”暨上海夏季音乐节城市草坪系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