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个别高校巨额债务从何而来? “浪费并快乐着”
时间:2023-07-13 20:31 点击次数:55

  “高校负债”问题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大代表透露:目前我国72所部属院校负债高达350亿元。然而,抛开国家投入不足,高校教育事业经费都用在何处?经费使用效率如何?

  近日,记者对上海几所高校进行了采访,结果显示,高校沉重的冗员压力、高昂的吃喝成本、设备的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让人瞠目。

  专家建议:高校财务应尽快引入“总会计师制度”,让钱花得更透明,让百姓看得更清楚。

  记者采访发现,冗员繁多已成为我国高校“人员开支”的沉重负担。记者在这所部属院校的职工构成表上看到,该大学拥有专任教师1525人,科研机构人员210人,教辅人员426人,行政人员607人,工勤人员40人,校办工厂职工数420人,其他附设机构人员737人,编外人员78人。经计算,行政人员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8%(15%为正常范围),专任教师仅占职工总数比例不到38%。

  我国高校冗员繁多,资源浪费、信息分散严重,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加重了学校运行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费负担。

  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表示:“高校应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上多下功夫,解决冗员问题,达到降低教育成本的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透露,我国高校设备利用率特别低,设备购置浪费“惊人”。

  据调查,有些完全可以校间资源共享的巨额设备,一所学校买了,其他学校紧跟着买,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豪华攀比成风,“借设备拉项目”的潜在游戏规则,让众多学校“浪费并快乐着”,因为所得项目经费远远高于设备购置费用。

  购置高校科研所需设备,完全应该,但巨额投资的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上海某重点高校的一位教授透露,学校花了约400万元购置了一台高精尖设备,然而,就在设备搬回学校时,发现存放新设备处,竟有一同等型号、档次略低的设备在一旁尚未来得及开封。他还透露,某高校购置一台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价值上千万元,而一年使用还不到十次。这些高新设备,连一般教授都使用不上,更不用说学生使用了。

  大学高精尖设备成为摆设,学生们却要为之付出高额的成本代价。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高校共有价值5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约3000台,总价值接近6亿元。但在这些精密仪器中,全年使用时间超过1600小时的只占4%,使用时间在400-1600小时之间的约占18%,使用时间在1-400小时之间的占16%,而全年使用率为零的占了62%。

  高校为何拥有如此多的闲置设备?据了解,我国政府对大学的拨款是直接划拨,经费分为两块:一是综合定额;二是专项补贴。综合定额按学生人数划拨,弹性很小;专项补贴按项目划拨,弹性很大,拥有设备是拉到项目的必要条件之一。

  上海申教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主管过上海市教委财政事务的陈三慰说,“高校的教育成本有水分,应该将它挤干”。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表示:宏观上,国家应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微观上,学校目前的会计只是“记账员”,而无法行使“管理员”职责,高校应尽快引入总会计师制度,保障收费透明度,让高校的钱花得更明白,让老百姓看得更清楚。 (新华社上海3月19日电 记者刘丹、肖春飞)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