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p质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生命线ppfont face=楷体——访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FONTp
时间:2023-06-24 05:40 点击次数:15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即日起,中国经济网推出系列采访,深入阐释如何更好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经济网:请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谈一谈质量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企业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赵东:厦航是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航空公司。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根据党中央“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要求,坚持不懈抓质量。回顾发展历程:

  首先,质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生命线。厦航坚持以质量保安全,通过将各项工作做到程序清晰,无缝衔接,上一个环节对下一个环节负责,成为中国民航唯一获得“金雁杯”、“金鹰杯”三连贯的航空公司。坚持以质量抓服务,通过倡导“精在管理、尊在态度、细在流程、美在内涵”服务理念,在服务规范上“抠细节”、“抓标准”,做到了全过程布置、全方位关注,2023年斩获世界级航空公司大奖,成为跻身“世界八强”的中国航司;坚持以质量强管理,通过“扁平化”管理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岗位编制和管理层级,全员人座比仅为0.64︰1的情况下,人均产值达到170万元,比国内行业平均高30%,人均成本103万,比行业平均低8.8%。

  其次,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是质量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走质量效益之路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公司高层形成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树立了“以安全求生存、以优质求发展”的质量理念和发展战略,并使战略落实为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关键任务及绩效指标,同时还形成了“全员为旅客服务”的大服务意识,做到领导为员工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地面为空中服务、全员为旅客服务,建立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文化和机制是助力质量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抓手。厦航以“家”文化、师徒文化、“双三基”班组文化来成就企业“质量文化”。通过真心对待员工,关心爱护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使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加自觉自发地爱企如家,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把公司的客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真心真情服务旅客,自觉将“诚信、坚毅、和谐、精进”的企业价值观落到实处。厦航以“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的机制构建企业质量运行机制,秉承“帮助更多的人行走天下”的企业使命,发扬“以人为本、安全诚信、奋斗自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厦航精神”,全力打造“绩效卓越、行稳致远”的“百年厦航”。

  最后,不断创新服务品质和质量管理手段是质量战略行稳致远的动力。国内首家携手米其林三星餐厅打造“摘星绮旅”头等舱餐酒服务,着力为旅客创造超越梦想的旅行体验;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发动机液压机械组件(HMU)监控方案,实现了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事前预防;研发出的发动机滑油数据异常动态监控系统,在全球首次通过实时监控成功预警运行中的发动机滑油泄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班运行控制系统,实现了全图形化的实时监控,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作为全球首家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航司,通过绿色运行、绿色客舱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网:请结合企业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运用标准手段促进质量提升?

  赵东:厦航始终坚持把标准化视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通过标准化工作程序,严把企业质量,实现了保安全、促经营、抓服务、强管理。早在1996年,厦航就在中国民航率先推行规范化质量管理,近900万字的《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营运总册》,成为厦航发展的“小宪法”。厦航在客舱服务中广泛推行“百微服务”,把空中服务细化为百余个细节标准去落实,全面展现厦航“精、尊、细、美”的服务形象;以“三老四严”“九字方针”为引领,厦航在机务维修领域严格推行5S管理,强调标准作业,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厦航总结30多年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经验,总结提炼形成厦航“双引擎四系统立体交互”质量管理模式。2016年,凭借该模式,厦航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成为中国民航唯一、服务业首家获奖企业。2019年开始,厦航对中国质量奖获奖成果进行再提炼再应用,编制了《厦门航空“双引擎”驱动服务质量管理循环实施指南》,并以此为雏形组织编制国家标准草案。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22年10月12日,厦航牵头编制的《质量管理 文化和机制支撑服务提升指南》国家标准(GB/T 41597-2022)获得批准发布。该标准从体系建设、质量提升、创新发展入手,深入剖析厦航获奖质量管理模式中的文化、机制“双引擎”支撑作用,为广大服务型企业提供经实践检验的、可复制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论,填补了服务提升类标准在国内外质量管理领域的空白。

  “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创标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标准优化和持续提升,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在国际上稳步输出一套具有厦航特色、代表中国服务质量的国际标准。这是我们一个长期的、矢志不渝的目标。

  中国经济网:作为中国质量奖获得者,请介绍一下厦航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服务品质提升方面的经验做法?

  赵东:多年来,厦航坚持改革先行、质量第一,不断探索质量管理实践,以先进标准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厦航特色的质量管理道路。

  一是依靠改革。厦航的改革体现在安全管理、经营管理、服务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方面面。比如在飞机维修安全管理中深化风险管理机制改革,实现从“事后”到“事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比如改革层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充分授权,允许根据飞机延误时间长短,适时采取差异化的空地航延服务,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比如设立专门的服务质量委员会,统筹资源,整体联动,形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从规划、布置、执行、检查、整改到绩效评价的完整闭环,消除了服务盲区的“最后一公里”等等。

  二是舍得投入。投入是产出的基础,只有舍得投入,科学投入,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边际收益。厦航在安全保障方面斥巨资购置安全生产设备,开展安全技术创新,连续9年位居全国民航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前列,其中6次获得第一名。在服务提升方面也舍得投入,以配餐为例,全国首家推出经济舱免费选餐服务,选餐库持续上新,累计推出60余款新餐食。

  三是服务规范。规范的服务是工作质量的保证。一方面,注重细节的规范。我们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飞机维修人员谨遵“看(懂)一条,做(对)一条,签(全)一条”的“九字方针”,利用精密仪器、特种手段对飞机结构进行深度检验:入射角精确到0.1度,乳化时间精确到1秒,扫查间距精确到1毫米以内,形成全员共同的安全价值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形成严谨的规范制度。厦航是中国民航首家建立整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航空公司。目前,厦航共有内部管理手册90种,157册,3000万字,390多条服务标准,让企业员工可随时随地直接查询,帮助塑造良好习惯,磨砺严谨作风,养成职业素养。

  四是以人为本。厦航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做好对员工的关怀,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了旅客的服务体验,增强了旅客的获得感、员工的认同感,适应了市场服务需求,推动了企业的成长。厦航非常注重提升旅客服务体验。一方面,让旅客感受到真情,建立了“真诚服务、微笑服务、一体化服务”等“十大服务”体系,要求乘务员在机舱中做到“三米之内有微笑,一米之内送问候,与旅客交流超过三句采用蹲式服务”,让旅客感受真心关怀;另一方面,把旅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倡导“充分理解旅客的心态,充分理解旅客的需求,充分理解旅客的抱怨,充分理解旅客的失误”,根据延误时间长短,制定空地航延服务标准,力求让客户满意。

  中国经济网:作为企业家,对贯彻落实《纲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有何想法和建议?

  赵东: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纲要》就引导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提出了系列举措。《纲要》明确要求“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作为一名民航企业管理者,贯彻落实《纲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我认为企业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勇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制度保障。企业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新时代党建体系,以党的事业为统领,全面扛起贯彻落实《纲要》的主体责任。

  二是要着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要制定并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建立和应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特别是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质量管控模式,实现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

  三是要着力实施质量技术创新。企业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

  四是要着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企业要健全质量队伍建设,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推动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要大力实施企业质量品牌战略,将服务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努力培育中国精品,打造中国服务。

  提升服务品质是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对航空出行服务的要求也愈加提高。虽然中国民航行业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航班正常显著提升,但民航在餐食、航延处置、退改签服务、行李运输等方面仍有堵点、难点、痛点,民航服务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少差距。过去,航班延误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顽疾,受限于客观条件一直难有起色。但从2017年开始,民航局采取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等措施,航空公司设立分公司、获取机队备用指标、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与航班正常挂钩,机场时刻增量与放行正常率挂钩,迅速推动全行业的航班正常性显著提升,从2017年的71.67%增至2022年的94.98%。根据《纲要》中关于健全质量政策,推动质量变革创新的要求,我建议在质量激励方面,加大对企业质量提升、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和奖励。例如在中国民航行业内,将航班正常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服务质量提升领域,进一步深化服务质量与航空公司时刻申请、机队备用指标等行业关键资源的联动配置,形成一套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行业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双提升。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